近期,多家银行发出警示:如果个人信用卡资金有被用于买房炒股,将被降额、冻结、锁卡等。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被降额、锁卡等的图片。
面对上述情况,一些持卡人表达了自己的“焦虑”:一是不明白银行为何此时收紧信用卡政策;二是担心降额、冻结、锁卡等会不会哪天就降临到了自己头上。究竟应该如何解读,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降额”意在防控风险
“对信用卡降额,是银行主动进行风险防控的考虑。”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受疫情影响,使得信用卡不良压力有所增加。此外,随着人行征信数据范围的扩大,银行对客户的真实借款和信用状况也能做出更全面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主动降额,是银行主动进行风险防控的一种手段。
不仅如此,分析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可以发现,主动降额也是为了避免信用卡资金流到其他领域。如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对信用卡资金用途作出明确,即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和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分别于7月29日和7月10日发出公告,提示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等。
“个人信用卡是用于满足个人日常消费使用。银行控制信用卡透支额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控制资金用途。个人信用卡用于买房、炒股,或者用于生产经营,已经不是用于日常消费,资金用途的改变直接加大了风险,因而银行需要对违规使用个人信用卡的客户进行控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
事实上,推动银行加强信用卡风险防控的,除了自觉,还源于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持续高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共公布处罚信息公开表16个,涉及银行机构达6家。
而在今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出,在信用卡业务方面,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要点包括:未按监管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人群的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作合理调整;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分期业务收费不透明、质价不符,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规范不当用卡行为
引发持卡人关注的是,银行这样主动控制信用卡风险的举措,是否会影响到自己?事实上,对此,业内人士都表示,银行机构对持卡人消费行为的规范,只是针对有不当用卡行为的持卡人,并非针对所有持卡人。
其实,在今年6月29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就发出了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其中指出,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根据信用卡业务的一些投诉热点和消费误区,发布2020年第四号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不过,如果持卡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被降额,该怎么办呢?对此,娄飞鹏表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向发卡行了解具体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如果是因为本人违规使用信用卡导致降额,则要及时停止违规使用,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配合银行解决问题。信用卡违规使用,轻则导致个人信用卡降额、止付、冻结、锁卡,影响个人征信记录,重则可能会导致违法犯罪,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恶意透支行为有可能需要为此承担刑事责任。
曾刚表示,从个人角度来讲,个人使用信用卡应该有合理的规划。“并不是钱借得越多就越好,银行给的授信额度越大越好。因为金融是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便利消费,促进当期消费,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过度消费,也可能给个人长远发展造成影响,超出还款能力,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他说。
“使用信用卡要谨记4不原则。”杭州银行银行卡中心人员表示,一是不恶意透支,二是不参与套现,三是不违规使用,四是不过度消费。“只有做到合理规划,量入为出,理性消费,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反之,如果因为违规行为导致逾期还款,还会计入个人征信报告,很有可能对以后贷款、出国、购车、购房等产生不良影响。”
大数据识别违规用卡
有观点认为,“持卡人把钱用到哪里去了,银行反正也不知道,只要按时把钱换上就好了。”这样的观点究竟正不正确呢?
对此,曾刚表示,信用卡资金流向的监控是想对可监控的。因为信用卡消费多半都是有交易场景的,基于场景可以控制相关风险。
“客户的日常用卡行为是银行重点关注的。”娄飞鹏表示,具体来看,银行可以结合大数据建立模型,针对用卡出现异常的,强化关注。如对于将个人信用卡用于经营或者投资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出现逾期或者不良的信用卡客户,要强化催收管理,稳定银行资产质量。
事实上,有银行工作人员就表示,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刺激,各行各业都纷纷探索线上和大数据等应用场景。而银行因为研发起步早、技术积累厚,在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进步则更大。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发卡机构更加清晰地了解持卡人消费习惯、资金流水等,从而为信用卡风险防控提供保证和支持。对于违规风险较大的行为,系统也可以自动进行警示。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卢河英表示,该中心通过整合系统入口、加快数据引入及应用、扩大模型覆盖面、建立目标库等手段,建立完善的信用卡风控数字化体系。同时,利用智能反欺诈、智能风控等平台,对可疑交易开展实时监测,应用人脸识别等金融科技建立远程交易安全认证机制,及时对预警交易进行核查,并及时收集传递客户主动反馈的欺诈类风险事件信息。
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也表示,该中心目前已建立了以信用卡生命周期原理为基础,覆盖全流程业务节点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反欺诈三道防线。同时,通过建立以模型计量、大数据应用、智能系统决策为支撑的风控体系,围绕全流程风险管理自主研发并部署实施了多个风险工具模型,并基于客户和场景细分持续优化风控策略和系统功能。
温馨提示:信用卡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18183金融专区。
免责声明:文中图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8183手游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18183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